2007年7月15日星期日

+《朝华午拾:喜乐组团契》



<br />朝华午拾:喜乐组团契<br />

朝华午拾:喜乐组团契



《立委日志》
《立委:朝华午拾》目录



作者:立委

【配乐家庭录象:喜乐组周六家庭团契(Joy Group family fellowship)】实况。这是我们在水牛城最后一次参加喜乐组团契。

八年前刚到水牛城,介绍我认识Mary的小老乡伍忠和我的老同学陈琳分别介绍我们认识两个熟人,也巧,这两位都是基督徒。于是由他们引见,我们开始参加华人教会喜乐组的周六家庭团契活动,这一来就是八年,成为喜乐组“黄埔一期”的元老了。跟我们同期参加活动的人大多已经先后离开水牛城,而且几乎无一例外都已经受洗信主了:惭愧,至今还徘徊在门外,算是慕道友吧(相当于当年所谓“党外积极分子”),感情上能够接受,思想上仍有迈不过去的坎,愚顽不化,不得门而入。不过,不信就是不信,总不能自欺欺人,“组织上入,思想上不入”吧。心内做过比较,总体而言,觉得基督徒朋友比无神论朋友生活得更有意义,较少堕落(有上帝的约束),遇到困难,也更容易排解(有上帝和教友的帮助),总之,他们过着更让人羡慕的平静生活。尽管不是教徒,多年下来,对于喜乐组还是很有感情。尤其是主办喜乐组的谢医生全家,对人热诚,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,为人无可挑剔,在水牛城华人社区是有口皆碑的。

喜乐组团契通常是在谢医生家举行,常常有好几十人前来参加,气氛温暖融洽,让人放松。孩子们在地下室嬉戏,家长先是一起随着钢琴唱圣歌(配乐:Shine Jesus Shine),而后介绍欢迎新人:通常是由组内兄弟姐妹把自己新带来的人介绍给大家。团契主要内容是由一位资深基督徒(主持人)就一个主题(家庭,婚姻,子女,等),引导大家分享各自的经历和体会(配乐:Amazing Grace,基督徒的分享叫“见证”)。主持人会引导大家,念诵和讲解圣经的有关篇章(“查经”),有时也一同看基督教内部发行的一些录象(配乐:Amazing Grace)。前后穿插祷告,最后大家一起吃晚点,自由聊天联络(配乐:I'd rather have Jesus)。这样的形式很适合最初接近基督教的慕道友,使得他们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,却可以近距离观察基督徒的生活和行为方式。在自然轻松的气氛下,言传身教,潜移默化,喜乐组在谢医生家多年来卓有成效地转化(converted)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。如果传扬福音是上帝最乐见的工作,谢医生全家无疑是上帝的最优秀选民。

去喜乐组,甜甜最开心,可以找小朋友玩啊,还有吃有喝的。对于我们大人,起先有好奇,想知道为什么很多朋友逐渐信主,也想了解有神的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同。后来逐渐成为习惯,喜欢那种气氛,喜欢齐声唱圣歌的那种感觉,喜欢听别人分享人生经历,甚至以前觉得枯燥无味的“查经”(形式上很象文革时候的“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”)也不再反感。

谢医生和谢太太有一个女儿蔼玲,各门功课都很优秀,钢琴和小提琴造诣很高,抱回来很多奖状奖杯(甜甜羡慕佩服得五体投地),待人谦和热情。蔼铃是喜乐组的专职钢琴伴奏家,每次活动大家点歌合唱,总是蔼铃在旁伴奏。甜甜这几年学钢琴和小提琴,老师由谢太太介绍,就是当年教蔼铃的两位老师:据她们反映,蔼铃初学琴,就是出类拔萃的学生,如今甜甜也一样优秀。喜乐组是“家庭组”(华人教会另外还有“学生组”、“姐妹组”等定期团契),参加喜乐组活动的,大多是全家一起来。孩子一多,常常打闹成一团,蔼玲总是大姐姐一样尽力照顾小朋友,维持秩序。今年蔼铃高中毕业,到大学上医科预科班去了,谢太太于是交代甜甜负责照顾小孩,甜甜觉得很光荣,工作认真负责,谢太太很是夸奖。甜甜回家问我,“How come I seem to always follow the steps of Ai Ling?”我告诉甜甜,象蔼铃一样有什么不好?我跟谢太太说,你们把蔼铃培养教育得这么好,品学兼优,我们巴不得甜甜能步其后尘,将来象蔼铃这样呢。

离开水牛城,特制作此配乐家庭录象,以为纪念。

2005年感恩节记于旅馆。

回 www.liwei999.com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