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7月11日星期三

《夫子遗墨:附附录:李扬缜:书言志,品自高》

书言志 品自高
--访书法家郭俊峰先生

李扬缜


前不久一个漫天飞雪的上午,我们拜访了正在住院治疗中的书法家郭俊峰先生.郭老一生从事教育工作,业余酷爱书法,其书法艺术早已声名远杨.关于他的故事我早已耳闻,而我们两家又是世交,这种友情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之初.一来他是我父亲儿时的同学,二来他是我伯父的学生.抗战前后,他在我们家办的崇实学校上学,我的伯祖父是主要负责及教师,他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,专攻文学,而我的叔祖父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,学习法学.二位学成归来,正值家乡沦陷,社会动荡,民不聊生,遂立志在家乡,后又在抗日根据地无为兴办学校,教书育人.先生就在伯祖父的门下成了一名学生.

一进病房,老人尽管面容略显清癯,但声音一如以往,洪亮而渾厚,他斜倚在病床上,侃侃而谈:"我的文化功底,书法功底起源于你们家啊!我们那一群十多岁的孩子在这位学贯五车的留洋老师那里学习,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,还学到了爱国救民的思想,这是我们这帮学生的莫大幸运.在这里书法是必修之课,我们从描红临摹到脱手悬腕,悬肘,从柳颜正楷到米蒂,王羲之名家名帖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.作为业余爱好,这一写就是六十多年,从未间断."先生不无感慨地回忆:"你伯祖父好抽烟斗,凡字写不好的先是警告,仍不认真的就是一烟袋子.那时我十分调皮,这种烟袋子我就被敲过多少次,每次都痛上半天,还不敢作声.现在想起来,这一敲,敲出了学生的畏惧心理,于是不敢不好好写,还敲醒了脑袋,自己知道确实是没有写好,必须得好好抓紧写.正是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,在你家我是受益匪浅啊!"先生沉浸在儿时的童趣中,他逗趣地说:"记得抗战后期的一年中秋节,学生没有回家,你伯祖父就拿来月饼,菱角等食物,说每人写一首诗,先写好的奖励月饼.你父亲一时没想出来,我借故上厕所,绕了一圈,回来脱口唱道:'一轮明月照九州,雨滴芭蕉泪双流,极目家乡何处是,愈览明月愈悲愁.'你伯祖父拍案叫好,命我立即吃月饼.那心中真是美滋滋的,现在就叫双赢吧.在这里我受到了良好的名师指导,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.

抗战胜利后,1964年先生就读于繁昌中学,1949年就读于宣城师范,1955年毕业后就读于合肥体育专科学校.无论是在校学习,后来工作,还是赋闲在家,先生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笔,孜孜不倦,刻意追求,渐入出神入化之境,练就了雄厚扎实的书法功底,即便如此,1988年先生还参加了中国书法函授大学学习,不断自我提高,不断追求新的完美,努力使自己的作品炉火纯青.他注意拜访名师,借他山之石,找出差距,并先后得到杨再春,欧阳中石等大师的点拨.先生人为学习书法应从源到流,临摹,临帖,叫做学规矩,学习名家名帖是必经之路.必须老老实实理论上弄懂,实践要做到从形似到神似,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.掌握了历代名家字体,然后,才能谈及创新,写出具有自己风格的字来.书者艺也,它是一门艺术,也是要领会其中的含意,才能达到那种意境,二者缺一不可.观摩先生作品往往是真,草,隶,篆等融为一体,实乃书艺,意之大成.先生认为书法应该是水到渠成,下得苦功,没有不成功者."道法自然""立志不随流俗传"这对后学者颇有启迪.先生书房自娱名为"墨醉斋",可见先生学习书法已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了.

先生的书法,伴着人们的喜爱,同行的赞誉,一步一个台阶,水平不断提高.近20年,是他收获颇丰的年月,他的诸葛亮<出师表>作为学生字帖于1986在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;行书<桃花源记>入选福建<东峰碑林作品选>;狂草"海涛"载入<中国香港艺术大展画册>;草书"梅香"由上海出版社刊入<建设新城市-迈向新世纪>画册和<当代中国书画篆刻家润格博览>.2003年10月,全国第二届"庐山杯"暨首届"清源杯"书画大赛时,先生的楷书<诸葛亮前出师表>,行书<李白<与史郎中钦听黄鹤上吹笛>>,草书"青松伴白云"三幅作品均获金奖.曾先后在南京,芜湖,宣城等地举办多次书展.值得欣喜的是2005年10月<郭俊峰书法选集>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.选集基本上反映了先生书法艺术之精华,是一本不同层次后学者的习书指南.鉴于先生的书法成就,他被入选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,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成员,这是社会对先生书法成就的肯定.

观先生的作品是一种享受,正如<郭俊峰书法选集>序言中评述:其书法,"可依稀见到柳颜的险峻敦厚,法度森严,二王的古风摇yi,姿媚峻丽,以及米公的爽利刚断,飘逸精到......;其用墨润枯交变,一任自然;其章法看似字字独立,却因线条处处蕴藏化机而气韵暗通,首尾呼应,一气呵成,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."

先生一生淡薄名利,对书法艺术异乎寻常的痴迷,对后学者不辞劳苦的悉心指导,对公益事业尽力而为的奉献,为熟悉的人们所传颂.先生敦厚慈祥,性情耿直,半年来,尽管重病在身,住院治疗期间,仍每天下午挥毫泼墨,挥洒于行云流水之中.他常说:"一提起笔,全身释然,心地宽广,凝神定气,心无杂念,轻松愉快,病也好了一半."若有慕名索书者,先生都慨然奉上,尽管他的作品颇具欣赏价值,收藏价值,其专业评判价格不菲,但先生从不提分文之事.这使我想起当年黄叶村先生,尽管穷困潦倒,也是来者不拒,故留世之作遍及大江南北.先生慨然谓:"有人喜欢,是我最大的高兴,说明有人欣赏,就不能让人扫兴."故此先生一生清贫,直到借债治病,也无怨无悔,他的积蓄全用在了文房四宝,笔墨纸砚上了.好在他有一位贤惠通达的夫人,作了他的坚强后盾,他笑谓:"我的字是写出了风格,写出了力度,要紧的是我老伴的风格比我更高,是她有力的双手支撑着我立志立言成就了我一生的心愿."

从病房出来大雪已止,天空已经放晴,一缕阳关透出云层,沉重的心情稍有舒缓,我们从心底虔诚地向上苍祈祷,衷心祝愿先生的病能峰回路转,柳暗花明.


书法家郭俊峰作品选登(1); 书法家郭俊峰作品选登(2)

没有评论: